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23日讯(记者 范洋航)2017年第72届联大通过决议,宣布2021年至2030年为“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并授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海委会)牵头制定实施计划。2020年第75届联大审议通过了“海洋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21年1月“海洋十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海洋十年”行动计划旨在通过科学创新和技术革新,推动形成变革性的海洋解决方案,进而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遏制全球海洋健康不断衰退的趋势,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海洋的永续繁荣,以达到“科学至实、海洋可期”的愿景。“海洋十年”行动计划是联合国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议,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全球性海洋科学倡议,将对海洋科技发展和全球海洋治理产生深远影响,从根本上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
6月8日,联合国海委会正式发函,祝贺“西太平洋黄昏带生态系统研究计划”(Twilight Zone of West Pacific: Ecosystem Research,简称TOWER)正式获批。
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介绍,TOWER研究计划属于国际海洋黄昏带大科学计划下设研究计划,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牵头,领衔科学家是海洋工程研究院教授王勇,核心成员包括周进副教授、蔡中华教授、姜玥璐副教授、李兵副教授等十余人。联合单位包括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国内外11个团队。这是深圳市首次获得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项目,也体现了联合国海委会对我市海洋研究机构国际化研究水平和领导能力的认可。
“黄昏带”是指海水深度200-1000米的范围,该深度具有超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鱼类资源,是海洋生产力最活跃、最重要的区域带。多国科学家于2021年初开始实施国际海洋黄昏带研究和保护大科学计划(Joint Exploration of the Twilight Zone Ocean Network,JETZON),旨在开展海洋黄昏带(200-1000米深度)保护性研究,摸清黄昏带的资源总量和影响黄昏带生态系统的诸多因素。JETZON是第一批开始实施的35个大科学计划之一。
本次TOWER项目以“西太平洋海洋黄昏带原位立体生态观测和生命过程研究”为主题,以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海到我国南海北部的黄昏带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长期连续监测和短期精细观测手段相结合,对黄昏带不同水层和区域的宏生物物种和分布,及其昼夜和月度垂直迁徙规律开展调查,量化黄昏带生态系统结构和解析动态变化规律;对微生物介导的物质循环过程开展原位检测和多组学分析,定量其生态过程和垂向物质输送效率;建立黄昏带原位生态和理化参数连续监测体系和岸基数据中心,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黄昏带生态系统和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影响。在政府方面,项目的开展有利于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往来和海洋合作,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双边/多边会议,国际组织与机构成立等,推动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本项目将推动海洋黄昏带观测和研究手段的革新和应用,以及海洋黄昏带的科普教育,带动国际合作研究,获得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引领国内南海黄昏带调查、研究和保护,做好应对未来海洋生态危机的必要预防措施。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和数据共享,增强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的海洋研究实力,在国际上入主流、获席位,助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发展。
(本文图片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来源: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