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第十五章)(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蒙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危险了。)“罔”有蒙蔽、欺骗的意思;“殆”有危险、疑惑、大概等义,下半句解作“危险”或“疑惑难决”都可讲通。
对于考研政治大纲的复习而言,应该是我们认真学习的文本,书是人写的,写书的人,思想和学养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写出的书,内容各种各样,王阳明讲究学习方法的时候要求其放心,这个其实就是我们被蒙蔽了对事物的,那么什么是被蒙蔽对事物的认知呢,如果从简单来理解,就是读书只从一个角度,一个内容去理解原理,没有做到全面吃透,融汇贯通,这个就要吃读书不求甚解的亏,与读书作诗不同,我们学习政治完全是了应用的,政治里有很多和反应现实的比较艰深的知识,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如果仅仅从字面理解,或者梅伊欧批判的没有反思的吸收,只是当成歌曲来传唱或者模仿,根本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所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也是说我们不能满足仅仅从一个角度理解道理,要尽量反复重复的去理解。这因为任何人的认识,都有一定的限度,再大的人物也是那样,没有任何一本书是所谓万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孔子又曾说:
政治的原理是由我们人类正反两方面经验证实的真理,比如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既有全盘苏化的教训,也有全盘西化的威胁,最终我们都没有完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就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结果。读书不要为有害的思想所害。所以读书,要动脑筋思考:它说的对不对,或者哪些对哪些不对,或者在当时对现在还对不对?(这里有问号)这样去思考、比较、研究一番,不把错误的或者已经不适合现实的书本知识都信以为真,不会变成盲从和迷信。孟子把孔子的这一思想概括为一句通俗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学习需要更广阔的资源,而不仅仅是我们现有教育制度给我们的范式,因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我们学习政治就要关心政治家,关心军事家,关心外交家的活动新闻等等。(《孟子尽心下》)孟子还说过“心之官则思”(《孟子告子上》),人的大脑这个器官就是思考用的,不能唯书本是从,搞本本主义。“本本主义”就是教条主义。我们中国,吃老教条主义、新教条主义的亏太多了。学习政治理论,吃透理论还意味着我们需要走上应用的康庄达到。理论正确不正确不完全是思考的结果,也是在理性的检验中检验出来的。所以,在政治复习考试中必不可少的是做题提升环节,很多同学既顾思考,也忙做题,结果都没有很好的完成,这里边要有个目标性的问题,做题是要强化自己掌握正确知识,检验自己不正确的知识,重新回到读书思考的环节上来,对实在思考不明白的也不要着急,可以多思考几遍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做题就是对谬误的纠正,是理性战胜感性的工具。所以要适当搞好“题海战术。”
孔子的话上半句是“学而不思则罔”,下半句又说明了问题的另一面:“思而不学则殆。”只是思考,不去学习也是不行的,或者使你遇事疑豫难决,或者会使你错误行事。他又说: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第三十一章)(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思考,没有益处,不如去学习。)孔子说的这种情况,是确实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你从早到晚,不吃饭,不睡觉,在那里冥思苦想,哪怕想它八天八夜,恐怕求索到脑袋疼了,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呢?(这里有问号)因为思考所运用的是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信息,把它们进行罗列、归纳、分析、推理,大脑中缺少关于某个问题的知识信息,如何能思考清楚问题呢?(这里有问号)知识信息从哪里来?(这里有问号)直接的来源是个人的经历和见闻,即亲自考察和调查研究,但个人的阅历和个人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间接的来源便是读书学习,因为书本上记载着前人和当代其他人已经获得的知识信息,以及他们所做的总结,即他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所以学习不仅仅要调动起知识本身来学习,还要借助兴趣,顿悟甚至学习场景环境经验的积累慢慢的养成成熟的思维习惯或者想法,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即纵观古今,放眼五洲,从中吸取人类已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学习使人聪明能干。不读书学习,自以为头脑聪明,他爹妈给他个好脑袋,靠自己“灵机一动”,想当然去解决问题,没有不办蠢事的。
学习政治不仅仅要讲究学和思的结合,下面还必须讲学与行的结合。我在很多种场合反复枪强调,政治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也是一种职业的选择,就我们现行的教材,他对于大家选择经营管理公司、国家行政工作、思想舆论报道、律师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是一次提前演练,我们知道这些职业都是具有很强的传承性的职业,要么是父子相继,要么是师徒相约,具有很强的现实发展路径,所以要打算以后从事相关职业,大家对于这个知识的培养就是一次提前筛选,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里有问号)(《子路》第五章)(孔子说:熟诵《诗》三百篇,让他处理政务,办不了;让他出使到别的国家,不能赋《诗》应对。这样虽然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这里有问号))我们知道,现代教育制度下的职业选择,从来都是双向的,不是我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还要看社会需要,所以我们要从更广的意义上学习与思考才能有准确的供需认知,认识到考试是一种接受选拔,同时也是自己主动的选择,如果把握好这个社会实际,就有可能在职业发展上走上正确的道路,而不是妄自菲薄或者自我中心。《诗经》在先秦时称《诗》,或称“诗三百”,它的“雅”、“颂”两部分,有许多诗篇具有政治内容,或歌颂、赞美某些政策和作为,或批评、反对某些政策和作为,孔子认为读《诗》可以指导人们办理政务。上述思想和行为中不仅仅渗透着实践的层面,更是一种专业化的实践层面,虽然这些职业有的是由很长时间传承的,有的是现代西方世界引入的,但是这些职业在中国都明显的具有中国的特征了。这些知识理论也明显的带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所以,孔子讲究的思学关系,如果不能很好的应用的政治学习中,就会丧失掉自己被选拔的很多机会,从而影响自己专业的选择,从而影响职业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