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个高校都在公布一志愿进面名单和复试工作安排。
在这之中,有一所院校的复试规则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简直就是考研界的“创造101”
考研复试还有复活赛?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近期公布了复试细则公布:
将综合面试分为一面和二面,一面每组最后一名淘汰,每组倒数第二名到倒数第六名加试二面。
二面的同学得准备一个不超过3分钟的ppt,详细介绍自己的专业学习经历。
消息一出,网友们直接“炸锅”了,甚至还纷纷出主意。
有的同学建议可以挑选对手1v1进行PK,还有的同学表示可以搞车轮战
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给老师加个转椅,心仪考生直接转身
还有的同学表示可以开通网络投票,为喜欢的i研投出一票
但也有的同学表示不支持,认为这种方式好像有点太“折磨”人了,代入最后几名,心态已经开始崩了
不过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其实挺人性化的。
并且有同学表示,还是比较公平的,其实去年就开始使用这种方式了
一面淘汰明显不合格者,二面挖掘潜力型考生,避免“一考定生死”的尴尬。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紧张失误的情况。
加试机制不仅增加了容错率,还能考察大家在短期高压下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高分低能”考生录取的概率。
这么一想,好像还挺合理!
拟录取后被刷
从南京大学的复试规则中,似乎可以看到未来复试的趋势:未来复试考核形式会更多样化,ppt答辩、限时案例分析、小组课题讨论……
这些新形势或许会打破“应试化复试”,更关注大家临场应变能力和长期积累。
并且,不仅南大如此,在其他高校公布的复试规则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5考研复试与往年相比,存在一些新变化。
变化一:招考进程全流程提速
今年国家线公布时间,比以往提前了小20天,复试工作也相应提前,所有一志愿复试录取工作原则上要在4月8日以前结束。
目的就是提升效率,让遗憾落榜的考生不要错过金三银四的春招黄金期。
并且,复试时间统一后,对一志愿考生也更加公平。
大家都在相同的时间节点面对复试挑战,避免了因复试时间先后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公正。
变化二:复试内容更加注重综合能力
25考研复试内容更加体现综合能力评价,淘汰“只会背书”的考生。
在25考研研招管理规定的在第四十七条中,特别增加了既要注重考生的学业知识,也要注重考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和科研创新潜质,既要注重考生的考试成绩,也要注重考生的一贯学业表现。
可以看到,笔试内容上,各个高校越来越强调复试不能是“初试”的重复,会根据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考查;
而面试上,则更侧重用案例分析、实操演示等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变化三:采取“三随机”的方式
在面试组织上,高校都坚持“三随机”管理:随机选定考生次序、随机确定考核组人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等机制。
可以说复试过程更阳光,也不用再煞费心机去联系导师了。
25考研调剂新变化
除此之外,25考研复试整体环节中变化最大的可能就是调剂环节了。
可以看到,今年复试调剂环节的有了较多的优化
今年,教育部对研究生复试调剂程序进行了优化,让调剂工作更加规范、人性化。具体体现在:
统一调剂信息发布平台:各高校都需在研招网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调剂”板块发布;
统一调剂信息发布时间:不得早于3月28日;
统一调剂正式开始时间:从4月8日起,不得“抢跑”;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新规的背景之下,调剂环节将很有可能采用线上复试的形势!
对于92院校来说,调剂名额都是“香饽饽”,大家都会争着抢着去,但对于大部分“双非”院校来说,调剂丝毫不占据优势。
而每个考生可以填写三个调剂院校志愿,志愿在招生单位设定的时间内不允许修改,最长可达36小时。
因此,这些院校为了优质生源或完成招生任务,只能先下手为强:在复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公告调剂名额,并采用线上调剂复试的形式。
当天复试当天就给结果。学生必须在两小时内纠结是等待理想院校的复试通知还是确认此院校的拟录取结果。
并且,已经有部分院校官宣了调剂环节要采用线上面试形式。
如南昌工程学院在202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中提到复试方式:一志愿考生现场复试,调剂考生网络远程复试。
本周末将迎来25考研复试的高峰期,同学们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复试以及调剂前的每一天,为自己争取最大的上岸机会。
这也提醒了咱们26考研人,多积累可展示的“硬通货”:科研、竞赛等等,提前布局,以应万变。
同样,3月也是26考研人备考的黄金期,现阶段时间还充裕,但也需要注意:科学规划比盲目堆时长更重要!
上一篇:考研调剂最重要的十大问题总结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