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考研全面爆冷,26考研要开始吃红利了?

新文道考研 2025-03-26 18:07:54

比国家线降温更让人震惊的,是多所院校复试线的全面爆冷。


西南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工程下降70分;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暴跌103分;厦门大学去年389分进不了复试,今年337分招不满……


爆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26考研真的吃的上红利吗?


(1) 考研人数持续下降


25考研报考人数已是连续第二年成下降态势,从23年的474万人下降到25年的388万人,两年间少了将近90万人。







去年官方发布的《2025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万字长文详细分析了“考研为啥凉了”:




①难度增加,盲从水分被挤出;


②大学生更加理性的看待学历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对考研祛魅;


③研究生招生结构变化,学硕缩水、专硕崛起,学制延长,读研成本更高;


④培养质量日益严格,读研投入产出比降低,不得不更理性的看待考研。





(2) 暴跌背后是难度的提升


今年考研一结束,万人齐呼一个字:“难”!


其实每年考研大家都说难,但25考研为什么难得这么“特殊”?


理性分析,其实难在今年的题目更加灵活多变——以往想靠考前突击、押题逆袭的路子行不通了!考研不再是一场传统的应试考试,对创新型、有能力人才的选拔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在今年国家线和院校复试线出来的第一时间,大家惊呼“暴跌”,但实际上很多人遗忘了三个月前考研初试给我们带来的“爆冷”!


(3) 暴跌专业集中在“传统工科”


厦门大学经济学专业也有同学吐槽:去年389分都进不了复试,今年最低337分还没招满,再难的题能难出五六十分的分差?









考研复试线的集体退潮,也折射出了哪些专业近些年“过得不好”。这些专业的同学们在面临大学毕业的分叉路口时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是选择深造还是就业需要更理性的分析。


(4) 新增硕士点——红利还是挑战?


去年早就爆出的新闻:新增千余个硕博点。而这其中的多数硕士点将在26考研开始招生。


就在大家的激烈讨论之中,更多的“双非硕”、“学院硕”正在偷偷入场。想必就像当初高考的“一本”、“二本”、“三本”,未来广泛扩招的硕士,也会在社会认可、市场就业上有更明确的分层。







这就意味着:名校Title的含金量,一定会越来越高,针对高端资源的竞争会越来越大。


但从总体来看,终归还是增加了千余个硕士点,特别是在考研人数持续下降的背景下,考研圈内的总体竞争还是会有所下降,调剂机会增多,对只是想“拿个学历”的同学肯定还是不错的机会。


(5) 26考研应对建议


当我们经历了25考研的风云突变再来谈论26考研,甚至将目光放到更长远的未来,已经不能简单把考研看作一场应试考试,倒更像是一种【高端学习能力】的选拔:别想再靠什么押题轻松学完一门科目,也别想循规蹈矩地鲤鱼跃龙门。








那对于26考研的同学,前期复习(现在开始)一定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数学、英语一类的公共课上,老老实实的打好基础。







至于具体的选定院校,放在7、8甚至9月政策固定的差不多了,再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那对于26考研甚至以后的考研人,大家应该是要更理性地看待逆袭二字了。没有卷生卷死的心态和学习能力,不建议随便去卷名校了。


现在快节奏的社会,投入一年的时间成本,对于考研来说确实不亏,但是对于考不上研来说,真的就太亏太亏了。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008-6996)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25考研拟录取名单公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