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考研难度大吗?有哪些比较适合的跨考专业?

新文道 2023-07-19 17:49:46

  跨专业考研既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文道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关于跨专业考研的文章,内容非常齐全!赶快收藏起来吧!

  选择跨考的原因有哪些?

  1.对本专业的兴趣不高

  有许多同学在就读了本科专业以后,发现自己不适合或是不感兴趣,也有的同学是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对于未能实现自己理想、进入心仪的大学或选择心仪专业的同学们来说,跨学校、跨专业考研成了他们千载难逢的“重来”的机会。他们想通过跨专业考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2.本专业就业前景不好

  选择专业,不仅仅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还要为了以后的就业考虑。据调查显示,好多同学毕业以后并未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转入了其他行业。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就读的专业不好就业;二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工资低。现实是残酷的,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现实放弃自己的理想。所以跨专业考研也成了沟通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3.掌握多门专业技能

  俗话说的好:技多不压身。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同学想要多掌握几门专业技能,学习多元化的知识,希望通过不同专业的学习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有利于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增强创新能力。在面试工作时,多掌握几门技能也有助于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4.追求更好的学术资源

  缩小与优秀者之间差距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知识来提升自己。大学的学习和研究生的学习不同,研究生的学习更加侧重于学术研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有的学校或有的专业拥有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综合实力更为雄厚。有些同学想通过跨专业考研的方式,上岸名校,追求更好的学术资源。希望在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下,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涵养,改变自己的格局,使自己朝着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

  5.想考公考编

  很多同学都想进入体制内工作,但现在考公越来越激烈,很多岗位限专业、限应届。不少同学被迫“曲线救国”选择先考研,再考公。本科专业不适合考公,或者考公只有少数岗位合适,想要增加自己的考公优势,换个热门的专业考研也是很好的。不仅提高自己的学历的同时,和增加了自己的竞争力。


  跨专业考研的几种方式

  01同一学科下的跨考

  同一学科下的跨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专业融合度高,大多数知识之间都是互通或是互相联系的,稍微转变思路,就能掌握,学习起来也相对轻松高效。

  02完全不同学科下的跨考

  完全不同学科下的跨考准备起来要困难许多。因为考研的时间有限,选择不同学科的跨考,就意味着你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放弃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一切从头开始。

  例如:法学专业跨考计算机专业,将会面临着学习吃力,理解困难,转变思路等一系列的难题。所以准备不同学科跨考的同学一定要慎重考虑。

  03不跨专业跨学校、地区

  这种跨考方式比较常见。因为有些同学对自己的本科学校并不是很满意,想要去更优秀的大学锻炼自己。也有的同学想要去发展更好的城市或者回归自己的家乡。不跨专业而跨学校、地区准备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并没有改变本专业,是在本专业的基础上去准备考试,上岸率比较高。

  04专业、学校、地区“三跨”

  这是所有跨考类型中难度系数最高的一种。对于大部分的考生来说,“三跨”非常具有挑战性,将面临着学校、专业、地区的三重选择,迈出的每一步都必须慎重再慎重。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喜好,考量自身的实力与潜力。

  在选择学校时,要明确学校的师资力量与学术资源,是否能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选择地区时,要看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总之,“三跨”的考生要从多个方面去考量。


  怎么选择跨考的专业和学校?

  如果你决定跨考的话,选专业那就先从你的兴趣和需求入手,这样学习起来也会动力十足。其次不管大家有没有就业压力,专业的社会需求度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尽量选择就业面广、需求量大、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一些专业。

  选择专业时还要考虑这个专业的考研难度,如果难度过大,建议仔细考虑之后再做决定,毕竟如果上岸失败,浪费的时间精力是无法追回的。


  推荐跨考的11个专业

  01.会计硕士—跨专业考研人数最多

  会计专业在初试考试中只需要考两门,科目少且不考数学,内容会轻松很多。

  不仅两科内容都为国家统一命题,而且外语也是相对简单的英语二,但不招收小语种考生。

  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趋势,专业硕士将会进一步扩招,像会计硕士这类注重实务的专业也会继续热下去。

  02.法律硕士(非法学)—最纯粹的路考专业

  只招收非法律专业本科生,而且不考数学,初试的时候全国统考,可以后期再根据自己复习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

  这个专业就业也非常理想,可以考公,检察院,法院,监狱,烟草局都有合适的岗位。也可以在体制外从事律师,法务等工作,收入上限比较高。

  03.金融学—理工科学生跨考最多

  理工科考生经常会选择的专业。

  他们跨专业考金融专业的优势,首先在逻辑思维优势、数学建模能力——现在热卖的基金产品、理财工具等,都是建立在数学模型之上,涉及理工科的基础知识。

  04.新闻与传播—跨专业比科班更有优势

  文科专业,考试理论知识偏多,只要熟记下知识点,考试不是大问题。而且本科其他专业的同学还会拥有复合专业背景,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也会更加具有水准和深度。

  因此,新闻专业也是为数不多的跨考比科班有优势的专业。

  05.教育学—比较容易跨考的专业

  教育学专业能力要求不是特別高,适合使劲硬背能力特别强的人。

  因此,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相对比较容易跨界的专业之一,未来从事和教育相关的工作,可以从事一线的教育事业,也可以到教育机构,教育部门做相关工作。

  06.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科跨考成功率高

  这个专业的参者书比较少,而且不考数学,相对而言好准备,未来就业可以考公也可以当思想政治老师,如果考博还能留校当大学老师,或者做党校老师,就业的前景不错。

  07.翻译硕士—非语言专业跨考

  翻译硕士注重实践,如果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在遇到相关行业翻译时就具备外语专业学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翻译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要注重各个领域翻译的专业性,这就给具备复合专业背景的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08.行政管理—比较容易跨考的专业

  行政管理不考数三,客观上降低了跨专业考研的难度。而且跨考这个专业的理由很简单:社会需求大,报考门槛不高。无论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行政管理专业人才,这无形之中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创造了机会。从目前来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呈上升趋势。

  09.市场营销—最矛盾的专业

  在各大招聘会上,市场营销人才始终是最紧缺的,但它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却达不到全国所有专业平均水准。是为数不多的考生“跨进来”和“跨出去”都热门的专业。是否选择跨考市场营销,最核心的问题是,你想成为何种程度的市场营销人才。

  10. 社会工作—文科跨考成功率高

  专业性不强,考研难度不大,而且不考数学,大部分内容以理解记记主,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名校歧视。不过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看,对社会工作的毕业生需求并不是很大,慎选。

  11. 汉语言文学——最容易入门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硕是最容易入门的专业之一。语文是我们的母语,不管是念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人,其实一直都没有远离这门专业。

  因此,这门专业应该是最容易“跨界”的学科。未来就业可以从事汉语学科的教学工作,或者也可以从事新闻出版编辑工作。


  选好学校之后怎么学?

  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跨考了,下面我们来说说应该怎么学习。跨专业考研,比本专业考研有一个大劣势就是专业课零基础,不是那种本科四年不咋学习的零基础,而是纯纯的脑袋空空,这种情况不管是跨考文科还是理工科,都是难上加难,所以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以专业课为例(根据自己选择专业的特性进行修改):

  6-7月:像看小说一样把专业课教材都过一两遍,有个大概的系统的了解,并构建大框架。

  7-9月:搜集历年真题,在教材目录划出真题知识点所在章节,这个时候你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哪些是重点内容。把重点章节再看几遍,一直看到能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

  10-11月:开始背知识点!

  12月:做历年真题,模拟考试,查漏补缺。


  需要注意的问题

  1.适当借助外力

  对于大部分跨考生而言,大家面临的是一个不熟悉、不擅长的学科领域,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学、也不知道学什么。首先大家要要克服畏难情绪,然后善于借助身边的资源,比如上网搜寻资料,询问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直接咨询我们新文道考研哦。

  2.找个研友共同努力

  备战考研极为枯燥,中途放弃考研的比比皆是。而跨考生因为压力相对更大,放弃考研的概率也更大。因此,在备考期间,大家最好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学习。在你的信心被打击时,他可以鼓励你;在你想放弃时,他也可以鞭策你;相互鼓励,一起上岸。

  3.会释放压力

  备考期间,难免会有极为倦急的时期,尤其是独自备考。学到后期,你可能会有说不出的疲意感,甚至会感到莫名其妙的难过。这个时候不妨看点段子或是搞笑视频放松一下,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如果有人一起备考,也可以一起出去散散心,打打球之类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008-6996)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目选择方法和书籍推荐

下一篇:大学考研从大几开始准备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