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初试过了,复试考什么?应该如何准备?

新文道 2023-03-23 10:26:52

  前几天,2023研考国家线公布了,自划线高校分数也陆续公布中,大家都过线了吗?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会在国家分数线公布后陆续发布复试通知,招生单位会根据招生比例安排复试。达到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可通过输入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在招生单位官网上进行查询是否进入复试。查询到自己具有复试资格后,对考生可及时关注复试通知等相关信息,及早做好准备。

  考研复试流程图如下:

考研1

  面对考研复试,小编在此提醒考生,以下事宜要提前准备。

  1、考研初试过线,复试过的几率大吗?

  招生单位发布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依据“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划定,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研考初试成绩判断是否能参加复试,研考初试成绩符合招生单位要求,且排名靠前,在复试中优势会明显。

  所谓差额复试,就是在计划录取人数的基础上,划定超过计划数一定比例的考生进入复试名单,去参加复试。考生可在准备个人材料和复试备考的同时,及时关注招生单位网站发布的信息,与往年已上岸的学长学习取经,提高复试成功率。

  2、面试的准备

  复试时间以招生单位公布的为准,考生需要及时关注。一般来说,招生单位复试时间会集中在三月底四月初。考研复试主要包括:自我介绍,英语笔试和面试,专业课笔试和面试,综合素质面试等。

  复试形式是今年考生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乙类乙管”,很多招生单位已经公布了线下复试的通知,但也有部分招生单位今年仍继续采取线上复试。所以,考生要认真阅读复试通知书相关信息及网站通知。

  对于参加线下复试的考生来说,需要更加注意着装、站姿、谈吐等礼仪。

  在面试过程中,不能表现得太过于拘谨,要主动与面试官进行目光交流。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不仅可以考察考生的信息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考察英语口语水平。在以往的面试中,有些考生过于紧张,甚至忘记做自我介绍,都是准备不充分的表现。

  自我介绍分中文和英文两种,中文介绍时长基本在3分钟左右,英文介绍1分钟左右,需要依次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学术学业情况,生活和学习的经历,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获得过何种表彰,发表过哪些论文,读研期间的规划打算,兴趣爱好等,最后加上感谢语。

  自我介绍可以提前打好腹稿,但是切忌面无表情,背书式的进行陈述,要做到面带微笑,适当的眼神交流,做到自信表达。也可以模拟几次面试场景,锻炼自己身处陌生环境下调整心态的能力,并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即便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也不必慌张,只要告诉导师自己不是很了解,并把已知内容尽量说出来,不要不懂装懂。参加管理类联考的考生,还应该在自我介绍里体现职业和事业的相关信息,比如:职业成就、职业规划、工作平台、职务级别、管理幅度等等。

  在这里,小编收集了几所招生单位相关通知,供考生参考。

  中央财经大学复试拟定以线下形式,于三月底至四月初进行,复试设置笔试、面试等,笔试参考书目将于近期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公布。

考研2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专业科目中,写明有两种复试形式,其中方案一为线下复试。

考研3

  也有部分招生单位采取线上复试的形式。比如厦门理工学院官方发布通知中提到:复试形式须根据全国疫情防控情况和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部署综合研判确定,线上复试的形式也是目前主要考虑的方案。

考研4

  3、考研复试专业课该如何准备

  招生单位会在复试中进行专业课的测试,主要考核考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专业课考察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也有一些科研院所只有面试。

  专业课及综合面试处于核心地位,要面对面与导师交流,考生给老师留下的直观印象直接决定着考官对你的认知和评价。对于跨专业考生,需要阐述自己的知识结构,告诉老师自己对所报考专业的了解程度,比如所报考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什么。面试中不会问考生特别专业的知识,但有些导师们喜欢问一些生活和社会上的常见问题,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

  专业课笔试主要就是通过试卷的方式来考查专业课的内容,有些招生单位还会考查考生的文献综述能力,一般是让考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查阅外文资料,就问题写出中文综述,借以考查搜集、查阅文献的能力等。

  4、考研压线要做调剂准备

  如果分数刚刚压线,院系招收的人数又不多,考生觉得自己所报考的专业把握不是很大,那么还需要做好调剂的准备。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不对事件的真实性负责,具体考研相关内容请以各院校的官网通知为准。如果本站文章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400-008-6996)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考研是选学硕还是专硕?如何选择?

下一篇:对于考研复试的三大误解,要警惕!